奥数 > 小学资源库 > 教案 > 小学语文教案 >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> 正文
2009-06-12 16:04:27 下载试卷 标签:作文 教师 高中生活
生6:“第二小节我是这样改的:新妈妈刚来的一个月当中,她总是躲着她不理,什么事都与她对着干。可新妈妈并不介意,仍以一颗慈爱的心给予她一点一滴的关爱与呵护。不经意间,盖惠玲发现原来破破烂烂的家变得井井有条,家中的生活条件也略微有了好转。一天,天公不作美,刚刚还晴空万里,这会儿雨又肆无忌惮地下起来了。可把惠玲急坏了,因为她没有带雨具,爸爸一天到晚忙里忙外,哪有时间给她送雨衣?新妈妈会来送吗?不可能!同学们都走了,只剩下她一个。惠玲卷起裤管,正准备冲向雨帘,一个憔悴的妇女正打着伞,站在那东张西望,脸上一副焦急的神情,雨水已打湿了她半个身子。惠玲使劲地揉了揉眼睛,怎么也不敢相信那站在雨中的是她的新妈妈。‘惠玲,’新妈妈叫着她跑过来,‘快回家吧,做了你最爱吃的红烧鱼。’惠玲发现妈妈的头发上还沾着几根麦草,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愧疚,真想喊一声‘妈妈’,可总是……”
生7:“第三小节我是这样改的:一天,盖惠玲生病了,身上,地上吐得全都是秽物,味道难闻极了。新妈妈先将她的衣服换了,然后又清扫地上的脏物,晚上,专门为她做面汤,亲自给她喂药:‘来,把药喝了,慢点,当心烫着,苦吗……’望着新妈妈微笑的眼睛,倾听新妈妈亲切的话语,惠玲心里不禁一阵酸痛,“妈妈”,这发自肺腑的声音和着那决堤的泪水流进了妈妈的心坎……”
生8:“第四小节我是这样改的:她是不幸中的幸运儿,心中的那根弦终于被拨动了,她重新唤起了对母爱的渴望,再也没有恨,也没有痛,有的只是甜蜜!”
生9:“第四小节我是这样改的:真情再一次唤起了盖惠玲对生活的热爱,以及对母爱的强烈呼唤,“妈妈”又回到了她的身边……”
生10:“我是这写开头的:人有旦夕祸福,月有阴晴圆缺。盖惠玲同学九岁那年,妈妈不幸病逝,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难以抚平的伤痛……
十一岁时,家里出现了一个陌生的女人,成了盖惠玲的新妈妈。她的出现再次撞伤了盖惠玲幼年丧母的伤疤。新妈妈的关怀和笑容只不过是一种怜悯,一种奢侈,一场刚开始的噩梦。盖惠玲仇视她,恨她夺走了妈妈的地位。新妈妈第一次见面递给她一只苹果时,盖惠玲甩手把它打落在地上,从此,盖惠玲开始躲避着新妈妈。”
生11:“我是这写开头的:‘世上只有妈妈好,有妈的孩子像块宝,没妈的孩子像根草。’盖惠玲同学九岁那年,妈妈就被可恶的病魔夺走了生命,母女从此阴阳相隔,她失去了人间最宝贵的母爱,原有的幸福、快乐都被孤独与无助的泪水代替。转眼两年过去了,就在那个丰收的季节里,又有一个陌生的女人闯入了她与父亲的二人生活中。”
……
教学简析:
本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开放性。1、开放了教学过程,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。从问题的发现、改法的感悟到修改、评价的过程,都留下了学生的足迹,教师不包办,只是作相应的点拨。2、开放了学习的方式,采用合作式学习。学习过程中,学生自由地组合,在小组中讨论,碰撞思维,产生新的火花,明显优于个人的探索。3、开放修改的内容,使文章更有真情实感。由于盖惠玲不是我们生活中的人,学生对她的事情一无所知,自然难以修改。让学生写自己的事,再嫁接到盖惠玲同学身上,同时,若自己没有经历过织毛衣、买录音机这两件事,可以换成其它事,不必拘泥于文章的要求。这样,既给了学生广阔的施展空间,又符合学生习作中写真事、吐真情的要求。学生无需胡编乱造,融入自己的真情后修改出来的文章自然更有灵性。
欢迎扫描二维码
关注奥数网微信
ID:aoshu_2003
欢迎扫描二维码
关注中考网微信
ID:zhongkao_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