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万博体育下载_万博体育app【投注官网】

图片
奥数网
全国站
您现在的位置:奥数 > 潍坊奥数 > 潍坊小升初 > 正文

2018潍坊小升初英语文言文练习题(6)

来源:家长帮论坛潍坊站 文章作者:爱家的猫 2018-03-14 22:03:55

智能内容

  本文开门见山,交代了对立的双方:蜈蚣和蚯蚓。因为蜈蚣强大儿蚯蚓弱小,所以蚯蚓只能隐匿穴中,不敢出去交战。然而,蚯蚓却以自己的勇气和智慧,屡屡拔去蜈蚣的脚。尽管蜈蚣号称"百脚",在蚯蚓持久的攻略之下,脚也被拔得精光,最终成了蚯蚓的盘中餐。文中蚯蚓不畏强敌,以智慧和勇气战胜对手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
  24、神狗请赏

  艾子有从禽之僻①畜一猎犬其能搏②兔  艾子每出,必牵犬以自随。 凡获兔,必出③其心肝以与之食,莫不饫④足。故凡获一兔,犬必摇尾以视艾子,自喜而待其饲也。

  一日出猎,偶兔少,而犬饥已甚,望草中二兔跃出,鹰翔而击之。兔狡,翻覆之际,而犬已至,乃误中其鹰,毙焉,而兔已走矣。艾子匆遽⑤将死鹰在手,叹恨之次⑥,犬亦如前摇尾自喜,顾艾子以待食。艾子乃顾犬而骂曰:"这神狗⑦犹自道我是哩!"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选自《艾子杂说》)

  【注释】①从禽之僻:追猎鸟兽的癖好。从:追逐。僻,通"癖",嗜好。②搏:捕捉。③出:掏出。④饫(yù):饱食。⑤匆遽:匆忙迅速。⑥次:中间。⑦神狗:莫名其妙的狗。这里的"神"字是一种贬义。

  【文言知识】

  "自"在古代汉语中常有以下七种意义。①自己。如本文中的"必牵犬以自随"和"自喜而待其饲也。"②亲自。③自然、当然。④从。如《论语》中的"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"⑤由于。⑥即使。⑦假如。如《三峡》中的"自非亭午夜分"。

  【阅读提示】

  狗是没有是非之心的。狗凡获兔,辄得饲,所以偶然毙鹰,也仍如前摇尾而自喜,这是条件反射,艾子咬牙切齿地骂曰:"这神狗⑦犹自道我是哩!"其实是抬高了狗的身价。人就不应该也不会像狗这样子,贤明者知过必改,有错必纠,这是由于人有是非的观念。当然,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?如果办错了事,惹出灾祸,还洋洋得意、沾沾自喜,甚至文过饰非、邀功请赏,那就同艾子所畜的猎犬没有什么区别了。

  25、狐猪争功

  狐笑猪曰:"汝蠢然一物,焉能及我?"猪曰:"汝何必笑我,汝亦不见得能立功于世。"狐曰:"我之皮,能衣被苍生①,如何②言无功?若汝则无功耳。"猪曰:"我之肉,能供人果腹,如何言无功?"羊贸贸然③来,曰:"汝等不必争,我能兼二者之长,又当如何?"语未竟,狼突如其来,尽扑杀而食之。笑曰:"这一班奴隶性质的畜生,动辄言功,只合④做我的牺牲也。"          (选自清·吴研人《俏皮话·狼施威》)

  【注释】①苍生:百姓。②如何:怎么、怎样。③贸贸然:莽莽撞撞的样子。④合:应该。

  【文言知识】

  "耳"在古代汉语中主要有五种意思。①耳朵。如:《掩耳盗铃》中的"恐人闻之而夺己也,遽掩其耳"。②物体两边的部件。③听、听说。如:成语"口耳相传"。④语气词,相当于"而已""罢了"。⑤语气词,表示肯定。如:本文中的"若汝则无功耳"。

  【阅读提示】

  本文由狐狸与猪相互必功劳写起,双方的争论让人不禁哑然。接着故事情节又起波澜,一只羊不知天高地厚地说:"我能兼二者之长,又当如何?"然而,当它们的争论还没有结束时,就被一只狼"捕杀而食"了。最后以狼的话结束全文,提示暗示了文章的主旨。

  26、女娲补天

  往古①之时,四极②废,九州裂,天不兼覆③,地不周④载。火滥炎⑤而不灭,水浩洋⑥而不息。猛兽食颛民⑦,鸷鸟⑧攫老弱。于是,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,断鳌⑨足以立四极,杀黑龙以济冀州,积芦灰以止淫水。苍天补,四极正,淫水涸,冀州平,狡虫死,颛民生。

  (选自《淮南子·览冥训》)

  【注释】①往古:古昔、从前。②四极: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四方的擎天柱。③兼覆:完全覆盖。兼,全部、整个。覆,覆盖、遮蔽。④周:周全、全面。⑤滥炎:蔓延的火。⑥浩洋:水流广阔洪大的样子。⑦颛(zhuān)民:善良的百姓。颛,善良。⑧鸷(zhì)鸟 :凶猛的鸟。⑨鳌(áo)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鳖。

  【文言知识】

  古代把中国分为九州,但"九州"的说法不一。《书·禹贡》作冀、衮、青、徐、扬、荆、豫、梁、雍;《尔雅·释地》有幽、营而无青、梁;《周礼·下官·职方》有幽、并而无徐、梁。后来"九州"泛指天下、全中国。

  【阅读提示】

  远古时期,人类无法解释大自然的现象,更没有能力支配大自然,他们只能幻想拥有神力的英雄来战胜它。本文写远古时期洪水泛滥、大火蔓延的灾难,人们无法解释这些现象,便把它们想象为是"四极废"所造成的,于是,塑造出了一个具有神力的英雄形象--女娲来炼石补天,断鳌足,杀黑龙……最终战胜了灾难。这篇神话表达了远古人类对战胜灾难、支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,也间接反映了当时人类的生活状况。、

  27、后羿射日

  逮至尧之时,十日并出,焦禾稼,杀草木,而民无所食。 猰貐、凿齿、九婴、大风、封豨、修蛇①皆为民害。尧乃使羿②诛凿齿于畴华③之野,杀九婴于凶水之上,缴④大风于青丘之泽,上射十日,而下杀猰貐,断修蛇于洞庭,禽⑤封豨于桑林。万民皆喜,置尧以为天子。       (选自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)

  【注释】①猰貐(yàyǔ)、凿齿、九婴、大风、封豨(xī)、修蛇 :传说中的上古猛禽怪兽的名称。   ②羿(yì)-- 又称后羿,传说是远古某支部落的首领,是弓箭的发明者。③畴华:南方某泽名。下文中"凶水"为北方某水名,青丘为东方某泽名。④,缴:系在箭上的细绳,这里指用系着绳子的箭射鸟,为古代猎鸟的一种方法。⑤禽:通"擒"。

  【文言知识】

  形容词作动词是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现象之一。如本文中"尧之时,十日并出,焦禾稼"的"焦"原本是形容词,意思是因火候过大或热力过猛而使物体变成炭状或变成黄黑色。这里作动词用,意思是烧焦。烤焦。

  【阅读提示】

  试图战胜干旱、洪水及其他自然灾害,是我国和世界各民族所流传下来的远古神话的共同主题之一。我国鼓捣神话之一的"后羿射日",其主题就是尧统治时期的先民,对干旱所做出的反应--用箭"射日"。这则神话通过对射日英雄后羿的赞颂,表达了先民对征服旱灾与猛兽的强烈愿望。